文章內容

article_man_pic

光感測器(PD:Photo Detector)

光速小子   2017-09-19    A20170919004
點閱 3888
評論 0
進階
article_pic

 

❐ 光感測器(PD:Photo Detector)
光感測器(PD)的功能是用來偵測光訊號,可以將「光子(Photon)」轉換成「電子(Electron)」,也就是把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,入射光愈強則產生的電子愈多,最常見的光感測器是「光二極體(Photo diode)」。

 

❐ PN光二極體(P-type N-type photo diode)
PN光二極體的結構是在P型矽基板上方成長N型區域,再成長金屬電極,同時在矽基板底部成長金屬電極,如<圖一(a)>所示,由於結構主要由「P型半導體」與「N型半導體」組成,因此稱為「二極」。當入射光(光子)入射到光二極體時,在P型半導體內產生帶正電的電洞流出,在N型半導體內產生帶負電的電子流出,入射光愈強則產生的電子愈多,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的多少來決定入射光的強度。

 

其實PN光二極體光偵測器的原理和「太陽電池(Solar cell)」相同,都是把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,如果我們觀察<圖一(a)>的結構就會發現其實它就好像一個電池,是由太陽光產生電洞與電子,因此稱為「太陽電池(Solar cell)」。知識力www.ansforce.com。

 

圖一 PN光二極體的構造與原理示意圖。


此外,PN光二極體的結構也與「發光二極體(LED:Light Emitting Diode)」相同,而且原理恰好相反,發光二極體是以電池提供電能,由正極產生帶正電的電洞流入 P型區域,由負極產生帶負電的電子流入 N型區域,電洞與電子在P型與N型區域的介面結合發光,如<圖二>所示。

 

圖二 發光二極體(LED)的構造與原理示意圖。
 

❐ PIN光二極體(P-type Intrinsic N-type photo diode)
PIN光二極體的結構是在<圖一(a)>PN光二極體的P型區域與N型區域之間夾一層沒有摻雜原子的半導體材料,也就是純矽原子,如<圖一(b)>所示,這樣的結構光電轉換效率更高,因此目前商業上量產的影像感測器都是使用PIN光二極體元件。
➤本質半導體(Intrinsic semiconductor):是指沒有摻雜原子的半導體材料,例如:純矽原子排列而形成的矽晶圓,沒有摻雜導電性通常比較差。
➤摻雜半導體(Extrinsic semiconductor):是指有摻雜原子的半導體材料,例如:在矽晶圓(4A族)內摻雜氮原子(5A族)形成N型半導體,在矽晶圓(4A族)內摻雜鋁原子(3A族)形成P型半導體。

 

圖三 PIN光二極體的構造與原理示意圖。
 

【請注意】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,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,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,請自行聯絡作者;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群討論。
 

【延伸閱讀】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「光電科技與新儲存產業,全華圖書公司」。<我要買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