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內容

article_man_pic

去氧核糖核酸(DNA)

生化之美   2017-12-26    A20171226002
點閱 604
評論 1
進階
article_pic

 

❒ 去氧核糖核酸(DNA)的定義
去氧核糖核酸(DNA)為「去氧核糖」與「鹼基A、T、G、C」所形成的聚合物,其化學結構如<圖一>所示,由圖中可以發現,形成DNA的每一個核苷酸只有右上角的鹼基不同,所以科學家們甘脆就使用A、T、G、C來代表整個DNA的核苷酸。

 

圖一 去氧核糖核酸(DNA)的結構。

 

❒ 去氧核糖核酸(DNA)的配對
學家發現,由於鹼基A與T可以形成2個氫鍵,所以A與T天生就比較容易因為氫鍵而吸引在一起;由於鹼基G與C可以形成3個氫鍵,所以G與C天生就比較容易因為氫鍵而吸引在一起,換句話說,也就是A與T配對,如<圖二(a)>所示;G與C配對,如<圖二(b)>所示,我們稱為DNA的「配對」,又稱為「鹼基對(bp:base pair)」。DNA的配對非常重要,大家必須熟記,還好記憶的方法很簡單,只要記得G與C的英文字母很像所以配對,另外就只有A與T配對囉!

 

圖二 去氧核糖核酸(DNA)的配對。

 

❒ DNA的雙股螺旋結構

由於DNA具有配對的特性,所以大部分都是雙股(兩條)DNA以氫鍵彼此互相吸引同時存在生物體中,雙股(兩條)DNA的鹼基可能是A或T或G或C,所以雙股互相形成A:T配對與G:C配對,如<圖三(a)>所示,並且由於核苷酸具有許多氫原子、氧原子、氮原子,所以很多地方都會形成氫鍵,造成兩條DNA彼此形成立體的螺旋結構,如<圖三(b)>所示,我們稱為DNA的「雙股螺旋結構」。

 

圖三 去氧核糖核酸(DNA)的雙股螺旋結構。

資料來源:李權益,分子生物學,合記圖書出版社。<我要買書

 

【請注意】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,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,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,請自行聯絡作者;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群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