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內容

article_man_pic

處理器的種類

Hightech   2017-05-13    A20170513002
點閱 9408
評論 7
進階
article_pic

請自行調高解析度

 

❐ 數位積體電路(Digital IC)
用來處理數位訊號的積體電路稱為「數位積體電路(Digital IC)」,目前都是以「矽晶圓」製造,主要是用來處理0與1的加減乘除運算與儲存工作,其中處理器包括:中央處理器(CPU)、數位訊號處理器(DSP)、微處理器(MPU)、微控制器(MCU)等;記憶體包括: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(SRAM)、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(DRAM)等;以及其他處理數位訊號的包括:標準邏輯積體電路(Standard logic IC)、特定應用積體電路(ASIC)等,台灣主要的數位積體電路設計公司包括:聯發科技(MTK)、聯詠科技(Novatek)、瑞昱半導體(Realtek)、群聯電子(Phison)等公司。

 

這裡我們不討論記憶體,只討論用來處理0與1的加減乘除運算工作的積體電路,如<圖一>所示,可以分為處理器(Processor)、半客製化積體電路(Semi custom IC)、全客製化積體電路(Full custom IC)三大類:

➤處理器(Processor)是指可以利用程式決定運算的內容與結果,這裡的程式是指一般軟體工程師所撰寫的軟體程式(例如:C語言、Java語言),簡單的說,就是程式設計師寫什麼程式它就做什麼事,功能完全沒有固定,功能沒有固定代表沒有「客製化」,因此我習慣把它稱為「通用積體電路(General purpose IC)」或「無客製化積體電路(Non custom IC)」。

➤半客製化積體電路(Semi custom IC):是指可以利用程式決定「部分」運算的內容與結果,這裡的程式又稱為「硬體描述語言(例如:Verilog、VHDL)」,一般都是由電子電機工程師選寫,因為功能部分沒有固定,但是部分是固定的(客製化),因此稱為「半客製化(Semi custom)」。

➤全客製化積體電路(Full custom IC):是指功能完全固定,針對「特定的應用需要」或「特定的客戶需要」而設計出來的積體電路(IC),又稱為「特定應用積體電路(ASIC: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)」。

 

圖一 處理器的種類。

 

❐ 中央處理器(CPU:Central Processing Unit)
中央處理器(CPU)屬於「複雜指令集處理器(CISC)」,基本上是利用「加法」為主來進行所有的運算工作,可以在一個時脈週期內進行一次運算。CPU的代表廠商包括:英特爾(Intel)、超微半導體(AMD)等,其中Intel公司自行設計、製造、封裝、測試處理器,屬於「整合元件製造商(IDM: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)」,但是AMD公司只能自行設計處理器,屬於「設計公司(Design house)」esign house)」,製造、封裝、測試則委託專業代工廠處理。

 

CPU的特色包括:工作頻率高、運算功能強、電晶體(CMOS/FinFET)數目多、晶片面積大、成本高、耗電量大,目前大多應用在個人電腦、筆記型電腦、工作站、伺服器等較高階的產品上,這些產品另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色,由於CPU耗電量大產生廢熱,因此大部分必須使用風扇來散熱。

 

❐ 微處理器(MPU:Micro Processing Unit)
微處理器(MPU)屬於「精簡指令集處理器(RISC)」,基本上也是利用「加法」為主來進行所有的運算工作,可以在一個時脈週期內進行一次運算。MPU的代表廠商包括:安謀國際(ARM)或美普思(MIPS)公司等,這兩家公司本身不賣處理器,只授權處理器的設計圖給其他「設計公司(Design house)」使用。

➤ARM處理器:由ARM公司所設計,廣泛地應用在汽車電子、多媒體、影音娛樂等工業或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做為「應用處理器(AP:Application Processor)」,著名的產品型號包括:ARM7、ARM9、AMR11、Cortex-A8/A9/A15等。
➤MIPS處理器:由MIPS公司所設計,大多應用在網路通訊等電子產品上,例如:ADSL數據機、纜線數據機(Cable modem)、交換器(Switch)、路由器(Router)、閘道器(Gateway)等,著名的產品型號包括:MIPS32、MIPS64等。知識力www.ansforce.com。


MPU的特色包括:工作頻率較低、運算功能較差、晶片面積小、電晶體(CMOS/FinFET)數目少、成本低、耗電量小,比較適合用來作為「嵌入式處理器(EP)」,這些產品共同的特色就是不能使用風扇,而且對成本的控管比較嚴格。由於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,目前微處理器(MPU)的工作頻率也愈來愈高,和中央處理器(CPU)已經很接近,而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的功能也愈來愈接進個人電腦,甚至已經威脅到個人電腦的市場了。

 

【名詞解釋】嵌入式系統與嵌入式處理器
➤嵌入式系統(Embedded system):完全嵌入在系統內部,專為特定應用而設計的電子產品,根據英國電器工程師協會(UK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)的定義,嵌入式系統是控制、監視或輔助設備、機器或用於工廠運作的裝置。
➤嵌入式處理器(EP:Embedded Processor):上述嵌入式系統的電子產品所使用的處理器我們泛稱為「嵌入式處理器(EP)」。


簡單的說,個人電腦是屬於通用的電腦系統,每一台個人電腦都是安裝Windows或Linux作業系統,因此可以安裝不同的應用程式而進行不同的功能;嵌入式系統通常使用特別的作業系統,而且只能執行預先設定的工作,例如:銀行的自動櫃員機、航空電子、汽車電子、電信交換機、網路裝置、印表機、影印機、傳真機、計算機、家用電器、醫療裝置等。

 

❐ 數位訊號處理器(DSP:Digital Signal Processor)
數位訊號處理器(DSP)屬於「精簡指令集處理器(RISC)」,它的核心為「乘加器(MAC:Multiply Add Calculator)」,可以在一個時脈週期內進行一次「乘法與加法」運算。DSP的代表廠商包括:DSP的代表廠商包括:德州儀器(TI)、恩智浦半導體(NXP)、亞德諾(ADI)、飛思卡爾(Freescale)等。


DSP的特色包括:工作頻率高、運算功能強、晶片面積大、電晶體(CMOS/FinFET)數目多、成本高、耗電量大,一般來說DSP由於一個時脈週期內可以進行一次乘法與加法運算,因此工作頻率不需要像CPU那麼高,例如:Intel公司的CPU工作頻率可以高達4GHz,但是TI公司的DSP工作頻率只需要2GHz,雖然看起來DSP好像比CPU或MPU功能強大,但是使用到的電晶體數目很多,通常價格並不便宜。

 

DSP適合用來進行各種乘加運算(SOP:Sum of Products),例如:有限脈衝響應濾波運算(FIR:Finite Impulse Response)、無限脈衝響應濾波運算(IIR: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)、離散傅立葉轉換(DFT: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)、離散餘弦轉換(DCT: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)、點積運算(Dot product)、卷積運算(Convolution),以及矩陣多項式的求值運算等,大家可能會好奇,這些運算都用在那些地方呢?基本上多媒體的影音壓縮技術(MP3、JPEG、MPEG等)、語音辨識(Voice recognition)、噪音去除(Noise reduction)、影像辨識(Pattern recognition)、通訊系統(3G WCDMA/4G OFDM/5G NR)等訊號處理演算法大部分都是乘加運算(SOP),因此使用DSP比CPU或MPU更合適。

 

❐ 圖形處理器(GPU:Graphic Processing Unit)
圖形處理器(GPU)是專門用來處理個人電腦、伺服器、遊戲機甚至智慧型手機上的影像運算工作,主要就是把3D立體的物件表現在平面的顯示器上,可以分擔中央處理器(CPU)或微處理器(MPU)的影像處理工作。
GPU的代表廠商包括:輝達(Nvidia)、超微半導體(AM併購ATI)等,由於嵌入式系統的發展,許多處理器廠商開始將GPU內建在處理器內變成「系統單晶片(SoC:System on a Chip)」,例如:安謀國際(ARM)將GPU內建在其MPU中,型號為Mali-300/400/450/T604/T642等。

 

圖形處理器(GPU)在二十年前曾經是所有電腦的顯示器必備的處理器,後來由於GPU的功能慢慢被整合到英特爾(Intel)的CPU內,使得GPU的需求量大幅下降,曾經讓銷售GPU的廠商經營困難。近年來人工智慧興起,科學家們發現人工智慧的人工神經網路演算法使用GPU運算的效能比CPU高出100倍以上,因此開始大量使用GPU進行人工神經網路運算,使得銷售GPU的廠商重新找到殺手級的應用而前景看好,由於人工神經網路演算法目前都是由雲端的「伺服器(Server)」來處理,因此GPU主要是銷售給製作伺服器的廠商。

 

【概念說明】處理器的核心(Core)

目前Intel公司的CPU常見的最多做到8核心,伺服器的CPU最多做到28核心(Neon 8180),但是Nvidia公司的GPU已經做到5120核心(Volta Tesla V100),看起來似乎Nvidia的技術大幅領先Intel,其實不是這樣看的,CPU的核心比GPU的核心複雜很多,簡單的說,我把CPU的核心稱為「大核心」,是設計用來做複雜運算功能的;GPU的核心稱為「小核心」,適合處理簡單、大量、重複的運算工作,就這麼巧,人工神經網路與加密貨幣採礦都符合這三個條件,所以大家拿GPU來運算囉!

 

❐ 微控制器(MCU:Micro Control Unit)
微控制器(MCU)屬於「精簡指令集處理器(RISC)」,一般用來稱呼最低階的處理器,基本上也是利用「加法」為主來進行所有的運算工作,可以在一個時脈週期內進行一次運算。MCU的代表廠商眾多包括:德州儀器(TI)、瑞薩(Renesas)、飛思卡爾(Freescale)、愛特梅爾(Atmel)、超捷國際(Microchip)、英飛淩(Infineon)、富士通(Fujitsu)、恩智浦(NXP)、意法半導體(STM)、三星(Samsung)等。知識力www.ansforce.com。


MCU的特色包括:工作頻率低、運算功能差、晶片面積小、電晶體(CMOS/FinFET)數目少、成本很低、耗電量很小,應用範圍很廣,例如:電子產品的按鍵控制、鍵盤滑鼠、電子錶、電動牙刷、搖控器、血糖計、血壓計、電錶、煙霧偵測器、馬達控制、車用電子等,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內都有微控制器。

 

❐ 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陣列(FPGA: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)
事先由廠商將大部分的邏輯電路設計完成並且製作成積體電路(IC),再賣給IC設計公司(Design house)或系統整合商(SI:System Integrator),由工程師依照需要完成最後的電路連線工作,屬於「半客製化積體電路(Semi custom IC)」,所謂「半客製化」的意思就是這種積體電路已經製作完成了「一半」,至於它最後具有什麼功能則由IC設計公司或系統整合商(SI)的工程師來決定,此外與FPGA功能類似的還有可程式化邏輯元件(PLD: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)、複雜可程式化邏輯元件(CPLD: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),如<圖一>所示。

 

FPGA是由大量的AND閘、OR閘與電子式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(EEPROM)排列組合而成,IC設計公司或系統整合商(SI)只要將這種製作好的半客製化積體電路買來,再由工程師依照需要完成最後的電路連線工作,就完成可以銷售或具有特定功能的積體電路(IC)了,因此可以少量製作。有點類似傳統印刷產業裡的「影印」,因為影印數量少的時候單價較低,如果影印的數量高達幾萬張,就要製版印刷才划算。FPGA的設計與製造的廠商多為國外大廠,例如:賽靈思(Xilinx)、英特爾(Intel收購Altera)、萊迪斯(Lattice)等公司。知識力www.ansforce.com。

 

❐ 特定應用積體電路(ASIC: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)

將數位訊號的編碼與解碼、壓縮與解壓縮、人工神經網路、加密貨幣採礦等演算法直接使用電晶體(CMOS/FinFET)製作成特定功能的積體電路(IC),也就是IC設計工程師針對「特定的應用需要」或「特定的客戶需要」而設計出來的積體電路(IC),稱為「特定應用積體電路(ASIC: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)」,英文念做\`esik\。ASIC只能進行固定的數位訊號運算工作,使用者無法使用軟體更改功能,使用上有許多限制,但是由於直接使用電晶體(CMOS/FinFET)執行運算工作,不需要大量的軟體程式,因此執行效能最高,運算速度最快,消耗電能最低。

 

Google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軟體框架(Software framework)稱為「TensorFlow」,這個軟體框架當然可以使用CPU或GPU來執行,不過為了再提高效能,Google公司自行設計了一款「張量處理器(TPU:Tensor Processing Unit)」,雖然他們稱為「處理器」,不過TPU其實更像是專門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TensorFlow軟體框架這種「特定應用」而開發的「積體電路」,因此比較像是ASIC。這樣講大家是不是對ASIC有更深的認識了呢?

 

由於ASIC是將數位訊號的編碼與解碼、壓縮與解壓縮、人工智慧等演算法直接使用電晶體(CMOS/FinFET)製作而成,使用者無法使用軟體更改功能,因此晶片製造商通常只針對數量大的應用才會推出這種產品,例如:比特幣礦工最早使用Intel或AMD的中央處理器(CPU)產品來挖礦,2013年礦工開始使用圖形處理器(GPU)、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陣列(FPGA),後來礦工愈來愈多市場需求量大增,開始有廠商推出比特幣採礦專用的特定應用積體電路(ASIC)。

 

市場上有些積體電路(IC)是「廣泛應用」而非「特定的應用需要」或「特定的客戶需要」,例如:中央處理器(CPU)是由Intel自行設計與銷售,數位訊號處理器(DSP)是由德州儀器(TI)自行設計與銷售,這類產品使用者只能接受而很難要求供應商針對使用者的需要修改,另外還有隨機存取記憶體(DRAM)與快閃記憶體(Flash ROM)等,這類積體電路(IC)都是廣泛應用的就不屬於ASIC。

 

【重要觀念】
上面的分類方式只是為了讓大家容易了解各種處理器的特色,但是別忘了,每一家廠商設計的處理器並不相同,而且每一種軟體都同時含有加法與乘法運算,只是多少的問題而已,因此要比較不同廠商設計的處理器效能高低並不容易,通常必須使用所謂的「跑分軟體」來測試才客觀公平,跑分軟體說穿了就是把所有可能的軟體與運算都跑過,最後再來比較那家廠商的處理器跑的快。

一般只有中央處理器(CPU)、數位訊號處理器(DSP)、微處理器(MPU)、圖形處理器(GPU)、微控制器(MCU)等可以使用軟體改變運算內容,使用彈性比較大的被歸類為「處理器(Processor)」,不過隨著技術演進,目前廠商都會把處理器(Processor)與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陣列(FPGA)或特定應用積體電路(ASIC)整合成「系統單晶片(SoC)」,才能充份利用不同元件的優點一起運作

 

【請注意】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,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,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,請自行聯絡作者;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群討論。


【延伸閱讀】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「積體電路與微機電產業,全華圖書公司」。<我要買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