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內容

article_man_pic

量子穿隧效應(Quantum tunneling effect)

Hightech   2017-05-25    A20170525003
點閱 1815
評論 1
基礎
article_pic

請自行調高解析度

 

❒ 量子穿隧效應的定義
「絕緣體」是不容易導電的固體,例如:塑膠、陶瓷,因此電子無法穿透絕緣體,但是當材料的尺寸小於100nm以下時實在是太薄了,科學家發現電子竟然可以任意地穿透絕緣體,我們稱為「量子穿隧效應(Quantum tunneling effect)」,換句話說,塑膠、陶瓷這種原本在塊材(Bulk)時是絕緣體的材料,當它的尺寸小於100nm以下時就不再是絕緣體了。

 

❒ 量子穿隧效應的現象
由於在傳統積體電路製程中,CMOS必須使用「氧化矽」來製作閘極,如<圖一>所示,因為氧化矽是很好的絕緣體,但是當CMOS的閘極長度小於100nm時,氧化矽的厚度可能只有10nm,由於量子穿隧效應,這麼薄的氧化矽會使電子任意穿透而無法絕緣,因此晶圓廠必須使用其他材料來取代氧化矽才行,這對晶圓廠來說必須增加新製程的開發成本,換句話說,這個時候奈米反而是個必須解決的麻煩。由這個例子可以發現,並不是所有的東西做成奈米就好,必須要看應用在什麼產品,「該大就大,該小則小」才是上策。知識力www.ansforce.com。

 

圖一 CMOS的結構圖。

 

❒ 量子穿隧效應的應用

➤快閃記憶體(Flash ROM):量子穿隧效應在科技產品上最廣泛的應用應該要算是「快閃記憶體(Flash ROM)」了!快閃記憶體的構造及工作原理與EEP-ROM相似,如<圖一>所示,中央P型矽晶圓上方的絕緣層「氧化矽」厚度比較薄,存取資料的原理是以高電壓(通常大於10V)使電子由左方N型的源極「穿隧(Tunneling)」氧化矽儲存在「浮動閘極(FG:Floating Gate)」;再以高電壓吸引浮動閘極內的電子由右方N型的汲極流出。不同的是以大區塊(通常是千位元組KB)為清除單位來抹除資料,故稱為「快閃(Flash)」。

 

圖二 快閃記憶體(Flash ROM)的構造示意圖。


【請注意】上述內容經過適當簡化以適合大眾閱讀,與產業現狀可能會有差異,若您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想要提供意見,請自行聯絡作者;若有產業與技術問題請參與社群討論。


【延伸閱讀】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「積體電路與微機電產業,全華圖書公司」。<我要買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