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正體中文
article_man_pic
2018諾貝爾生醫學獎 — 癌症免疫療法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30  A20200318001 
article_pic
今(2018)年諾貝爾獎於10月1日正式揭開序幕,首先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,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艾利森(James P. Allison)與日本京都大學(Kyoto University)的本庶佑(Tasuku Honjo)同享殊榮,得獎的原因為發明「透過抑制負向調控免疫功能運作的癌症免疫療法」。
article_man_pic
吸熱制冷二合一新型態太陽能電池誕生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30  A20200318002 
article_pic
近年可再生能源相當受歡迎,如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之一──太陽能。然而,大自然仍為人類提供另一種的選擇,它的功能與太陽能相反,卻也是相當強大的能量來源,那就是「外太空」。
article_man_pic
以炭黑製作特殊電極二氧化碳可望成工業燃料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29  A20200318003 
article_pic
哈佛大學(Harvard University)羅蘭研究中心(Rowland Institute)研究團隊研發 1種利用可再生電力將二氧化碳(CO2) 轉換為一氧化碳(CO)的系統。日前《焦 耳》(Joule)期刊發布,未來有機會將其它溫室氣體導入催化反應器中,並把它們轉換為工業燃料或其它化學品。
article_man_pic
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 — 脈衝雷射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29  A20200318004 
article_pic
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表彰雷射物理領域中2個技術的重要突破,其中一項為 諾貝爾獎得主穆胡(Gérard Mourou) 和史崔克蘭(Donna Strickland)發明的「啁啾脈衝放大」, 突破脈衝雷射強度的瓶頸,產生超強與超短的脈衝雷射光。什麼是「脈衝雷射」?什麼又是「啁啾脈衝」?超短與超強的脈衝雷射又能帶來什麼呢?
article_man_pic
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 — 光鑷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29  A20200318005 
article_pic
今(2018)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 給在雷射物理領域有突破貢獻的亞希金(Arthur Ashkin)、 史崔克蘭 (Donna Strickland)和穆胡(Gérard Mourou)。後2位科學家因高強度超短脈波光學的貢獻獲得表彰;而亞希金開發的光鑷及其相關生物應用,使得他成為史上最高齡(96歲)的諾貝爾獎得主。
article_man_pic
FED來了, 恐慌該停了? 供應鏈難題誰能救?
JackyTaipei  2020-03-05 09:23  A20200304001 
article_pic
目前華爾街銀行的基本情境都是疫情能被控制, 供應鍊斷鍊情形不會久到讓產能受到損傷.隨著股市已大幅修正, 短期在FED及全球央行寬鬆資金挹注下, 金融資產的下檔風險有限; 2020本來就是驗證上市公司盈餘的時候, 這樣的環境也只能相對價值交易: 只有在新的變局下擁有未來競爭力的產業或國家, 才能在下一輪上漲中脫穎而出.
article_man_pic
利用特殊材料表面電子的多寡調節生物膜的形成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2-05 11:50  A20200205003 
article_pic
當細菌附著在物體表面時, 會迅速產生出多醣的基質, 稱作「生物膜(biofilm)」,透過這些生物膜的保護讓細菌可生活在環境中。而近期,由科羅拉多斯卡研究所(Karolinska Institutet)研究團隊發現若將一種稱為PEDOT(3,4-ethylenedioxythiophene)的聚合物周圍加上電子,就能影響細菌的生長。
article_man_pic
預防醫學之應用 — 擴展性帶因者檢測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2-05 11:50  A20200205004 
article_pic
在遺傳諮詢門診,常常接到夫妻詢問,如何避免生出病痛的寶寶。詳細詢問家族病史並釐清夫妻們擔心的重點後,醫師或遺傳諮詢師就可以和來諮詢者談到如何選擇相關的檢測。當夫妻雙方都是同一種隱性遺傳疾病的帶因者,其後代會有1/4 的機率是患者。提早知道這種狀況,就能進一步進行關於生育選擇的計畫,考慮選用產前基因診斷或是人工生殖搭配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,來選擇胚胎或是決定胎兒的存歿。
article_man_pic
臺灣農業廢棄物的特性及再利用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2-05 11:49  A20200205005 
article_pic
回顧文章敘明和人類懂得栽種作物的歷史相比,使用化學肥料的歷史相當短,一般相信人類栽培作物始於6000~10000 年前。中國有栽種作物記錄已有7000 年以上,挪威亦有相近年代記載。直到1840 年代才有少量天然商業肥料,例如祕魯鳥糞及智利硝石(硝酸鈉)首先為西方國家使用。
article_man_pic
武漢肺炎來的快去得也快? 大跌後華爾街銀行仍看多~
JackyTaipei  2020-02-05 11:48  A20200205006 
article_pic
後續重點在疫情減緩的時間點能否快速來到,降低對整體總體經濟活動影響的時間點: 如果疫情還要持續2-3個月到2020/5, 只怕不確定性會讓股市最好飆升的時間點就此消逝了,總經活動負面影響的層面也會擴大.經濟復甦的機會就是現在到第二季,希望疫情能很快從高峰下降, 而後續進入第二季若有高檔, 整體資產配置應該因應做調整為防禦布局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