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正體中文

文章列表

article_man_pic
薄膜蒸餾技術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9 09:50  A20200203001 
article_pic
純水製備技術大致可以分為蒸發法及薄膜法2種,蒸發法一般以加熱煮沸,將水蒸發後再凝結,以達到去除水中雜質如重金屬、農藥、離子及溶解性固體等。由於蒸發法需在沸騰下進行,能源的消耗成本甚高並需要大量熱能,因此常與火力發電廠共構,以電廠汽輪機排放的低壓蒸氣做為廉價的熱源。此外,若應用於大規模海水淡化程序,也需甚大的操作面積。
article_man_pic
薄膜如何用於生活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9 09:25  A20200131004 
article_pic
隨著新穎材料的研發與尖端技術的演進,薄膜分離的功能日益卓越,應用的範圍也跟著拓展。簡單來說,薄膜過濾就是使用一個多孔介質阻擋原物料中的特定物質,讓其他物質通過。過濾中使用介質的材料與型態沒有任何限制,可以是紗布、濾網、奈米纖維,甚至是沙子填充的河川沙床、呼吸系統的黏膜纖毛。而過濾的對象、目的與裝置也相當繁多,操作方式更是千變萬化,故此,必須因時與因地制宜,才能發揮過濾最大的效能。
article_man_pic
守護家庭無微不至─智慧家庭系統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9 09:24  A20200131001 
article_pic
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,帶動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等市場持續成長;而資訊科技能力之提升與行動設備的導入更帶來產業革命與創新,這也使得傳統的服務與商務環境產生重大變革,以數位科技建構之智慧型服務與商務系統之應用層面日益廣泛,相對的以顧客為導向的介面技術需求也日益提升。
article_man_pic
發展綠能解決 全球暖化的迫切問題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9 09:24  A20200131003 
article_pic
陳剛教授任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 MIT)機械系,除了在工程上的研究,研究的主題也常牽涉到基礎科學,並發表在物理領域的權威期刊。陳院士的研究團隊主要專注在奈米尺度的能量傳輸、轉換與儲存。
article_man_pic
製作「人的地圖」─室內製圖技術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9 09:24  A202002030010 
article_pic
隨著時代進展,測量與空間資訊技術正逐漸革新,在蒐集空間資料上,可結合攝影測量製圖技術與精密整合式定位定向系統,並搭配多種數位影像感測器,逐步實現快速即時移動式測量及空間資料之多平台製圖技術。這類技術整合衛星、飛機、直升機、船舶、汽機車等不同載具及多種高效率影像感測器,輔以全球導航衛星系統(GNSS)、慣性導航系統(INS)、機電整合及軟體工程模擬器等元件所形成之先進製圖技術。
article_man_pic
導電不導熱的熱電材料新契機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9 09:24  A20200204001 
article_pic
熱電材料可以把熱能轉為電能。而能將廢熱有效率轉為電能,一直是科學家的夢想。但是熱電材料一直有個瓶頸,材料需要同時具導電好卻導熱差的特性。而一般導電好的材料,譬如金、銀、銅等金屬,導熱也同時較好,並不適合作為熱電材料。最近美國柏克萊實驗室發現二氧化釩(VO2)裡的電荷載子具導電卻不導熱的性質,為熱電材料帶來新契機。
article_man_pic
大腸直腸癌的遺傳因素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9 09:24  A20200204002 
article_pic
從民國95 年起,大腸癌的發生率成為全國所有癌症發生率第一名,超過以往常見的肝癌與肺癌。不僅如此,大腸癌造成的死亡率也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。在臺灣,每年有超過10000 個民眾被新診斷出大腸癌,每年也大約有5000 位患者因為大腸癌而死亡。由此可知,大腸癌對國人健康影響頗鉅,不容忽視。
article_man_pic
免於爆炸的威脅 ─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6  A20200204003 
article_pic
數位時代來臨後,行動電話、筆記型電腦幾乎已成為現代人的必備設備,其中能使3C產品進入大眾普及的關鍵,不只在於晶片做得好,電池的進步更是必備條件。為了能讓3C產品使用時間延長,科學家不停思考要如何增加電池的電容量,使3C產品更輕薄,即是將電池體積縮小,讓手機與筆記型電腦越來越輕、越來越薄。但在人類享受科技進步同時,卻發生了難以置信的噩耗。
article_man_pic
系統神經科學的觀點 ─ 腦袋裡到底裝些什麼東西?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6  A20200204004 
article_pic
大腦是個很奇妙的東西。人與所有動物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跟大腦和神經系統脫不了關係,無論是任一種感官(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)、動作、思緒(注意力、學習、記憶、判斷)、情緒,乃至於每一個判斷與決定,都和大腦息息相關。就算試著休息放空腦袋,大腦還是控制了呼吸、心跳、睡眠,乃至於所有基本的生理需求(餓、渴、性)。
article_man_pic
科學影像的處理與分析② ─ 活用ImageJ 軟體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5  A20200204005 
article_pic
ImageJ 是一套人人可自由下載並免費使用,是架構在Java 平台上的開放原始碼軟體,不管用微軟或蘋果的作業系統都可以執行,且與一般影像分析軟體不同之處在於允許使用者自行用Java 撰寫外掛程式(plugins)或由內建的編輯器撰寫巨集來擴充功能。
article_man_pic
2017 年阿貝爾獎桂冠得主 — 梅伊爾成就「小波分析」理論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4  A20200204006 
article_pic
今年3 月21 日,挪威科學與文學研究院院長宣布「阿貝爾獎」由法國巴黎薩克雷高等師範學校的榮譽教授梅伊爾(Yves Meyer)獲得。推薦文中表彰他在「小波分析」的數學理論發展中扮演中樞角色,領導這個領域獲得重大成就,如今小波理論已被廣泛應用在不同的科技領域,如計算調和分析、資料壓縮、降噪、醫學影像、檔案整理、數位相機、哈伯太空望遠鏡影像去卷積(矯正動態模糊效應之技術)以及黑洞碰撞所生成的重力波檢
article_man_pic
生活中的休閒食品 —— 擠壓加工技術原理與應用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3  A20200204007 
article_pic
擠壓加工技術(extru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)的發展,源自於西方20世紀初的科技,簡單的定義是運用擠壓機(extruder),加工處理米穀、豆類原料,成為中間(intermediate)或完成(¬nished)產物的一種技術。
article_man_pic
低溫與高磁場的世界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3  A20200204008 
article_pic
所有致冷機都需要靠冷媒進行「相變」,以達到降溫效果,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冷氣機和冰箱也都需要冷媒。冷氣機和冰箱常用的冷媒多為各種碳氟化合物與其他材料的混合物,但實驗室裡接近絕對零度的致冷機所使用的冷媒則是「氦」。
article_man_pic
探索鑑識科學 — 從歷史到現今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3  A20200204009 
article_pic
「鑑識科學」是以科學為本,法學為用,跨領域、科技整合的新學門;所有與法庭相關的應用科學,均屬鑑識科學的範疇。大多數的讀者對於鑑識工作的懵懂認知,是來自許多偵探影集。
article_man_pic
潛在的資安問題: 第三方存取App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3  A202002040010 
article_pic
智慧型手機已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,然而,西班牙馬德里IMDEA 網路研究機構表示有7 成以上的手機App 皆有像第三方透露個人資訊的風險。
article_man_pic
賴玨光專訪 - 溫室養殖白蝦,養蝦場走訪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2  A20200204013 
article_pic
臺灣在過去曾以「草蝦王國」稱呼風光國際,然因病毒肆虐臺灣養殖蝦業如今不如以往。 《科學月刊》為了解臺灣養殖蝦現況,前往枋寮拜訪魚蝦養殖專家賴玨光。
article_man_pic
從蝦白點病毒的研究到抗病草蝦的培育 -羅竹芳專訪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2  A20200205001 
article_pic
從約4 年前開始,致力於病毒研究的羅竹芳,開始投入養殖蝦的育種,並且由草蝦做起。會有這樣的行動是看著臺灣從原本風光的草蝦業銷售大國,因為多次遭受蝦病毒危害,而當時臺灣養殖專家及業者尚未瞭解防疫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,而導致現今臺灣蝦類養殖的式微。
article_man_pic
鑑識科學的利弊 — 從昭雪專案談強化鑑識科學之道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2  A20200205002 
article_pic
「法律人」與「科學人」的思考模式差異甚大,所謂的「科學」,講求的是能夠反覆重現相同的實驗結果,也就是條件相同的狀況下,只能有一個標準答案,其餘的都不正確;但「法律」的思維卻非如此,條件相同的狀況下,可能出現甲、乙、丙不同的學說,而每種學說都是合理的解釋,均可接受。
article_man_pic
2017諾貝爾化學獎 - 用低溫捕獲生命原態的原子細節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1  A20200218001 
article_pic
了解生物分子的結構到底有什麼重要性?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元,細胞的運作是靠著裡面許許多多的蛋白質機器不斷運轉。了解這些分子機器如何運動,使得人類能一窺細胞的奧秘,並通過控制或改造這些生物分子,使人類有機會脫離疾病的束縛。而如何了解這些分子機器如何運動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對這些分子機器攝像。
article_man_pic
2017諾貝爾物理獎 - 證實重力波存在的功臣 雷射干涉重力波觀測站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5 21:51  A20200218002 
article_pic
電影《星際效應》中描述當人類進入大質量星體的引力範圍後,產生時間變慢的時間膨脹現象,例如在強重力場中的每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數年,導致後來男主角比在地球上的女兒明顯年輕許多。然而這些現象並非全然是電影效果,人類對這些現象的理解均基於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,他提到重力即是時空扭曲的表現,質量越大的星體,附近的時空扭曲越嚴重,會嚴重影響附近的時間與空間,例如黑洞與中子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