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正體中文

文章列表

article_man_pic
3D列印植入物的外型設計與材料開發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2 22:17  A20200317001 
article_pic
植入物是現今常用的醫療器材,例如: 椎弓螺釘(pedicle screw)、 牙釘或 人工髖關節等……。其功能視患者情況,可以做為輔助矯正治療或直接取代人體原有的組織。以脊椎病變治療為例,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在盡量不影響患者活動下,以「椎弓螺釘」穩定脊椎、減少組織壓迫及免除疼痛,進而加強椎骨復原。雖然國內此類療程費用較昂貴且健保不給付,但還是有相當多患者為了生活品質,主動要求此療程。
article_man_pic
顛覆癌症治療的革命 — 免疫治療的前世、今生與未來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22 22:16  A20200317004 
article_pic
癌症連續36 年蟬聯國人10 大死因的首位,令人聞癌色 變。不過,其實癌症並不一定是絕症,尤其近年免疫治療出現後,讓癌症治療不只是狙殺癌細胞,甚至成為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。現今,衛福部健保署也已同意將第一代免疫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;接著在今(2018)年 9月6日公告法源,開放特定癌症病人自體免疫細胞療法,宣示進入癌症免疫治療的新階段。
article_man_pic
2018諾貝爾生醫學獎 — 癌症免疫療法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30  A20200318001 
article_pic
今(2018)年諾貝爾獎於10月1日正式揭開序幕,首先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,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艾利森(James P. Allison)與日本京都大學(Kyoto University)的本庶佑(Tasuku Honjo)同享殊榮,得獎的原因為發明「透過抑制負向調控免疫功能運作的癌症免疫療法」。
article_man_pic
吸熱制冷二合一新型態太陽能電池誕生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30  A20200318002 
article_pic
近年可再生能源相當受歡迎,如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之一──太陽能。然而,大自然仍為人類提供另一種的選擇,它的功能與太陽能相反,卻也是相當強大的能量來源,那就是「外太空」。
article_man_pic
以炭黑製作特殊電極二氧化碳可望成工業燃料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29  A20200318003 
article_pic
哈佛大學(Harvard University)羅蘭研究中心(Rowland Institute)研究團隊研發 1種利用可再生電力將二氧化碳(CO2) 轉換為一氧化碳(CO)的系統。日前《焦 耳》(Joule)期刊發布,未來有機會將其它溫室氣體導入催化反應器中,並把它們轉換為工業燃料或其它化學品。
article_man_pic
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 — 脈衝雷射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29  A20200318004 
article_pic
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表彰雷射物理領域中2個技術的重要突破,其中一項為 諾貝爾獎得主穆胡(Gérard Mourou) 和史崔克蘭(Donna Strickland)發明的「啁啾脈衝放大」, 突破脈衝雷射強度的瓶頸,產生超強與超短的脈衝雷射光。什麼是「脈衝雷射」?什麼又是「啁啾脈衝」?超短與超強的脈衝雷射又能帶來什麼呢?
article_man_pic
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 — 光鑷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8 21:29  A20200318005 
article_pic
今(2018)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 給在雷射物理領域有突破貢獻的亞希金(Arthur Ashkin)、 史崔克蘭 (Donna Strickland)和穆胡(Gérard Mourou)。後2位科學家因高強度超短脈波光學的貢獻獲得表彰;而亞希金開發的光鑷及其相關生物應用,使得他成為史上最高齡(96歲)的諾貝爾獎得主。
article_man_pic
科幻中的未來醫學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3-13 11:02  A20200313008 
article_pic
說出來大家可能感到訝異,《星際大戰》電影系列令筆者最為震撼的一幕,不是那些長度超過一公里的太空船、死星(Death Star)的最初現身,或是凌厲激烈的太空戰爭場面(因為這些都只是科幻小說經典情節的視覺重現),而是男主角路克.天行者(Luke Skywalker)被黑武士達斯.維達(Darth Vader)斬去手臂後,手臂重新生長而完全康復的那一幕!
article_man_pic
利用特殊材料表面電子的多寡調節生物膜的形成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2-05 11:50  A20200205003 
article_pic
當細菌附著在物體表面時, 會迅速產生出多醣的基質, 稱作「生物膜(biofilm)」,透過這些生物膜的保護讓細菌可生活在環境中。而近期,由科羅拉多斯卡研究所(Karolinska Institutet)研究團隊發現若將一種稱為PEDOT(3,4-ethylenedioxythiophene)的聚合物周圍加上電子,就能影響細菌的生長。
article_man_pic
預防醫學之應用 — 擴展性帶因者檢測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2-05 11:50  A20200205004 
article_pic
在遺傳諮詢門診,常常接到夫妻詢問,如何避免生出病痛的寶寶。詳細詢問家族病史並釐清夫妻們擔心的重點後,醫師或遺傳諮詢師就可以和來諮詢者談到如何選擇相關的檢測。當夫妻雙方都是同一種隱性遺傳疾病的帶因者,其後代會有1/4 的機率是患者。提早知道這種狀況,就能進一步進行關於生育選擇的計畫,考慮選用產前基因診斷或是人工生殖搭配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,來選擇胚胎或是決定胎兒的存歿。
article_man_pic
臺灣農業廢棄物的特性及再利用
科學月刊社  2020-02-05 11:49  A20200205005 
article_pic
回顧文章敘明和人類懂得栽種作物的歷史相比,使用化學肥料的歷史相當短,一般相信人類栽培作物始於6000~10000 年前。中國有栽種作物記錄已有7000 年以上,挪威亦有相近年代記載。直到1840 年代才有少量天然商業肥料,例如祕魯鳥糞及智利硝石(硝酸鈉)首先為西方國家使用。
article_man_pic
光調控生理時鐘之神經地圖
科學月刊社  2019-01-03 15:32  A20170531002 
article_pic
過去研究,科學家已經知道人類的生理時鐘跟光有關,人體主要接收光的部位為眼睛視網膜的感光細胞。我們熟知人類有2種不同感光細胞──視錐與視桿細胞,分別將光的顏色與亮暗,轉成神經傳導訊號,透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其他後續反應,控制生理時鐘。但1999年,科學家發現老鼠沒有視錐及視桿細胞,竟然還能用光來影響生理時鐘。
article_man_pic
大腸直腸癌的遺傳因素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24 15:49  A20170519001 
article_pic
大腸癌的盛行率與發生原因 從民國95年起,大腸癌的發生率成為全國所有癌症發生率第一名,超過以往常見的肝癌與肺癌。不僅如此,大腸癌造成的死亡率也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。在臺灣,每年有超過10000個民眾被新診斷出大腸癌,每年也大約有5000位患者因為大腸癌而死亡。由此可知,大腸癌對國人健康影響頗鉅,不容忽視。
article_man_pic
科學影像的處理與分析①─從生命科學觀察開始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24 15:49  A201705190010 
article_pic
影像技術在科學研究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,比如DNA結晶構造影像。華生(James Dewey Watson)與克里克(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)對DNA的X射線晶體繞射圖像研究,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,從而開啟了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的另一章。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,影像技術已經成了生命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article_man_pic
無遠弗屆、動靜皆宜地圖服務時代的來臨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24 15:49  A20170519011 
article_pic
地圖是一種視覺化的工具,將廣大的現實世界化為縮影,讓我們得以解讀空間資訊。近年來,資訊科學、網際網路、行動裝置、定位技術、地理資訊系統、社群媒體等領域快速發展後,我們正進入一個全新的地圖服務與應用環境,有別於傳統的地圖展示角色,未來的地圖服務將帶來「無遠弗屆」及「動靜皆宜」的嶄新與創意應用,徹底顛覆空間資訊未來的發展。
article_man_pic
用雷射繪製地形─空載光達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24 15:49  A20170519012 
article_pic
雷射光依不同功率分別在生活環境當中應用,像是超市的條碼掃描機、高速公路測速器、雷射光筆、雷射印表機、雷射燈光表演等;高功率雷射可用在醫學(醫美、手術治療、視力矯正)、工業製程、軍事目的等。而接下來要談的雷射技術,既不應用於醫療也不是軍事戰鬥,簡單來說是將發射雷射光束的儀器帶到天空,自上空向地面發射雷射光,藉由回波訊號計算對地距離以獲得精細的地表資訊,此種技術稱為光達。
article_man_pic
製作「人的地圖」─室內製圖技術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18 10:26  A20170519013 
article_pic
隨著時代進展,測量與空間資訊技術正逐漸革新,在蒐集空間資料上,可結合攝影測量製圖技術與精密整合式定位定向系統,並搭配多種數位影像感測器,逐步實現快速即時移動式測量及空間資料之多平台製圖技術。
article_man_pic
眼角膜上的力平衡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18 10:21  A20170519018 
article_pic
眼內壓 眼睛乃靈魂之窗,人類約有90%以上的外界感覺訊息是透過眼睛來取得,而眼壓,又稱之眼內壓(Intraocular pressure, IOP),為眼球內容物對眼球壁所施加的均衡壓力,在標準安全的眼內壓環境中,眼底視網膜的感光視神經系統才能正常運作。
article_man_pic
守護家庭無微不至─ 智慧家庭系統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12 11:22  A20170523001 
article_pic
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,帶動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等市場持續成長;而資訊科技能力之提升與行動設備的導入更帶來產業革命與創新,這也使得傳統的服務與商務環境產生重大變革,以數位科技建構之智慧型服務與商務系統之應用層面日益廣泛,相對的以顧客為導向的介面技術需求也日益提升。
article_man_pic
諾貝爾化學獎 分子轉輪與分子馬達
科學月刊社  2018-12-12 11:22  A20170523003 
article_pic
現代人的生活器具強調輕量化、多功能,器具的體積越小越好,功能則是越多越好。以手機為例,行動電話剛問世時,有著厚重機身及外殼,功能僅限於撥打電話;但隨著時間演進,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不僅短小輕薄,拍照、上網等功能也一應俱全,忠實體現科技產品發展的趨勢,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生活的期望。